比退市更严峻的是冷暴力
比“退市”更严峻的是“冷暴力”
12月28日,证监会领导指出: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降低企业负债率,助力宏观去杠杆,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并成为国家战略之一。
全面推行注册制,IPO常态化、批量化,上市公司数量将持续增加。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4100家,在全面注册制的号召下,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势不可挡。
上市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市场不断扩容,再加上每家上市公司都必然面临的“减持”,还将持续从二级市场抽血。有限的资本市场资源,必然追逐优秀的或者有财富效应的上市公司,远离劣质的或者没有财富效应的上市公司。
两极分化,油然而生。越来越的上市公司,没有估值,没有交易量,没有再融资,甚至没有并购重组。
如果没有流动性,又不能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功能,将成为活脱脱的僵尸股,连“减持”都变得困难甚至难以实现,是否“退市”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形式而已。
没有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就像资本市场的“冷暴力”,将比“退市”更加严峻,更加残酷。
没有市值/估值
截至12月29日,市值低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多达1000家,市值低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接近2000家,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上市公司接近200家,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的上市公司约470家。
在股票市场不断扩容的背景下,市值/估值水平预计还会进一步降低,向欧美成熟市场靠拢。
没有交易量
以12月29日为例,当日交易额低于1000万元的上市公司330家,交易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上市公司1782家。
而同日,交易金额最大的前三家上市公司的交易金额分别是,隆基股份77.7亿元,顶尖财经74.4亿元,京东方72.4亿元。
马太效应明显。
没有再融资
再融资新规之后,尽管发行底价调低为基准日的80%,高折扣并不意味着再融资发行难度的普遍降低。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再融资成功的关键是公募基金的参与程度,越是公募资金重仓的上市公司,越容易通过公募资金认购而顺利完成发行。相反,如果不是机构关注的上市公司,越难以完成再融资。
被机构追捧的上市公司,可以在高估值的背景下通过询价轻松完成再融资。相反,无人问津的上市公司,即便是低估值和高折扣,再融资都非常艰难。
而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公募基金能够覆盖的上市公司越来越集中,再融资将越来越成为优秀企业的工具。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没有并购重组
IPO是比并购重组更为优越的退出路径。注册制下IPO变得容易,优质企业纷纷选择IPO,使得并购重组市场上的优质标的变得稀缺。
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要想获得优质的收购标的,必须自身足够优秀。要么有足够的现金,通过现金方式开展收购,但如果没有持续的再融资能力,现金收购实际上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如果换股收购,则要求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股价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否则对出售方股东缺少吸引力。
无论如何,在IPO变得容易的情况下,并购重组交易成为卖方市场,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必须足够有吸引力,才能收获真正优质的标的。
并购重组正在成为一家奢侈的事情。
实际上,无论是估值,还是交易量,亦或是再融资,或者是并购重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本质都是要求上市公司足够优秀,也就是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只有上市公司足够优秀,才能获得更好的估值,才能有更好的交易量,才能获得机构机的青睐,才能更好的持续再融资或者并购重组,进而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资本市场也为此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资源。
相反,如果上市公司因为行业原因,或者因为自身原因,缺少足够吸引力,没有机构投资者这个压舱石,逐渐就会没有估值,没有交易量,也难以开展再融资或并购重组,进而缺少持续发展的潜力,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也就形同虚设。
投资者尤其是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是上市公司获得认可并能够开展再融资或并购重组的关键。
尽管监管部门一再强调“退市”,“退市”类似“死刑”,而没有投资者认可、没有交易量、没有估值、没有再融资、没有并购重组的僵尸股,则类似“死缓”或者“无期徒刑”,跟“死刑”也相差不大了。
“退市”毕竟只会是少数,而被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忽视,就像是资本市场的“冷暴力”,影响面明显更大,杀伤力也在逐渐显现。
“冷暴力”比“退市”来得更早,涉及面更广,影响面也更大,而且正在蔓延,不容小觑,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或者正在面临这样的挑战。
且行且珍惜。
上一篇: 比较真正变动率找出焦点强势股
上一篇: 比黄金贵10倍宝安借石墨烯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