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热点

后危机时代合肥发展正当时

XiaoMing 发布时间:2024-07-06 0浏览

“后危机”时代 合肥发展正当时

“后危机”时代 合肥发展正当时 更新时间:2010-9-9 6:09:21   专访合肥市常务副市长张晓麟

从2005年到2009年,合肥市GDP总值由878亿元提高到2102亿元,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省市首位……发生在合肥的深刻变化,被企业界和理论界称为“合肥现象”、“合肥速度”、“合肥经验”。

“后危机”时代,伴随着国际产业及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大潮,合肥如何把握住“二次腾飞”的历史机遇,如何因势利导寻求新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带着一系列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对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麟进行了专访。

张晓麟没有回避“GDP总量规模依然较小、产业结构尚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瓶颈问题,以“后发地区”的姿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使命的契机下谋求新的发展。以下为专访摘录:

第一财经日报:从确立“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到“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合肥又获批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众多概念“包装”下,合肥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张晓麟:合肥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这些都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视与支持的体现。

合肥到底该怎么发展,不能不联系合肥的市情。过去6年,合肥的经济增速都保持在17%以上,连续3年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增速非常快。

合肥是一座“后发城市”。合肥目前经济总量规模还不大。从微观上看,合肥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都还不够。

这些市情特点决定了我们发展中必须要坚持两点: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工业化是从供给角度确立的发展方向,城镇化则是从消费角度来考虑。

日报:国家发改委作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合肥定位为“承接东部及沿海产业转移”。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如何规避长三角地区早期单纯依靠低廉资本等粗放型发展老路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病”?

张晓麟:首先,从区位上看,合肥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其次,对于合肥来说,迫切需要提高工业化水平,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正是工业化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选择所承接的转移产业方面,我们主要参考的是合肥已有的产业配置。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合肥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这八大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产业也已经建立起来。

我们是后发地区,既可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可以吸取别人的教训。目前,合肥在招商引资中,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实行严格限制。我们希望做大做强上面所说的八个重点产业,吸引更多的相关投资者,扩大重点产业的产业集群。

日报:我们注意到,合肥近年来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幅明显快于财政收入的增幅。在这样大规模的投入面前,政府是否有感到资金困难?

张晓麟:随着合肥近几年高速发展,吸引了很多投资者来合肥投资,这也成为合肥近几年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市政基础建设方面,合肥近几年作了几项改革。第一是建设顺序做出调整:原来建设是有些房子先建起来了,然后政府去修路,然后搞拆迁,然后在这些地区搞建设。这样成本比较高。现在是先将用地规划好,然后先去修路,这样土地升值空间就比较大。然后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再做建设,建设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政府收益也增加了。

另一项改革是招投标改革,即所有的城市建设项目都公开招投标,一方面可以使一些大的工程公司能够进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粗略算下来,实行招投标制度以后,每年政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能够降低20%以上。

此外,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政府整合融资平台,建立集中统一的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行借、用、还一体化和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融资能力由过去20亿元提高到几百亿元。

OGP影像测量仪

三次元影像仪

影像测量

光学影像测量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