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进军海外正当扬帆出海时
中资银行进军海外:正当扬帆出海时
中资银行进军海外:正当扬帆出海时 更新时间:2011-1-1 7:56:00 中资银行进军海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仅在过去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中国工商银行就有阿布扎比分行和完成收购并更名的工银泰国两家机构正式开业;中国银行位于德国的第三家分行和位于比利时的首家分行相继开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开业,该行也成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一家在澳获得经营资格的中资银行。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国际银行业巨头受损严重,而中国银行业则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并加快了完善海外布局的进程。以建行为例,2009年,该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为2344.6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2.82%。虽然没有2010年的最新数据,但2010年各行“走出去”的势头绝不亚于2009年。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进军海外是一次机遇。那么,“机遇”真的是这次扬帆出海的最大动力?
是机遇,也是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工行近年来的“走出去”的脚步最为频繁。三年来,工行依托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加快申设和并购步伐,新兴与成熟市场并举,境外版图不断扩大。
“金融危机期间,部分国家为了提振本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有所松动,市场进入壁垒和成本相对较低,这为正在加快国际化的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工行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特定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确实是一次机遇。
他表示,受益于稳健经营,危机及后危机时期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银行总体实力空前强大,国际排名与竞争力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流动性优势、资本优势和估值优势。
另外,在全球金融监管强化背景下,部分遭受危机冲击的跨国银行也实施了业务收缩战略,主动或被动地剥离非战略业务,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和核心市场。“这些有利因素既为中资银行借助国际化发展在全球金融格局重构中巩固已有优势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危机后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不过,这位负责人强调,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只是一方面,从根本上说,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银行“走出去”,是主动顺应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根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投资实现新突破,5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2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左右,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18位跃升至第5位,正逐步迈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跨国公司正在产生并壮大。
中行董事长肖钢日前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银行业“走出去”已势在必行。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内外部均衡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把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部战略空间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银行业在这一进程中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银行“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也有利于自身发展。
眼下,众多外向型企业也迫切需要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其国际化发展需要;而从个人客户需求看,国内居民跨币种、跨国境的金融服务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海外华人回国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也有着“走出去”的动力。工行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行看来,国际化发展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一是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加快在境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发展,增加新的收入来源;二是利用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实现盈利成长性与平稳性的平衡;三是战略转型,以应对利差收窄带来的收益下降风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布局日渐完善
两年来,中资银行的海外网络搭建有了明显进展。
2010年以来,工行通过新设或并购进入了越南、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9月末,工行已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94家分支机构,与131个国家和地区的1435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跨越亚、非、欧、美、澳5大洲的全球经营网络基本成型。
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年末,中行海外机构网点已覆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29个国家,境外机构达973家;海外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7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集团资产总额的20%。
建行则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及悉尼设有海外分行,在莫斯科设有代表处,拥有建行亚洲、建银国际、建行伦敦等经营性全资附属子公司。不久前悉尼分行的设立标志着该行的海外机构网络已覆盖了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
除国有大行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开始试水海外。如招商银行,该行已拥有了香港分行、纽约分行、美国代表处、伦敦代表处。12月10日,招行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的澳门分行开业,永隆银行开始走出香港。
机构和网络之外,中资银行的全球服务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方面。
据工行介绍,该行始终把服务好中资企业“走出去”作为加快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工行完成了全球首单人民币出口信贷,实现了本外币双轮驱动支持企业“走出去”。“铁路+金融”、“海外销售融资项目池”等“走出去”业务新模式与新产品密集推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服务模式由单纯融资和结算为主加快向包括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一揽子产品的全面金融服务转化,“走出去”业务附加值和项目影响力迅速提升。
中行则把“走出去”企业作为一类特定客户进行整体研究,针对“走出去”客户的业务特点和需求,专门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并着力开发“走出去”企业所需的高端和个性化金融产品。该行将客户划分为“进出口贸易型”、“境外投资型”、“对外工程项目总承包与劳务合作型”和“区域管理型”四种类型,专门设计了针对这四种“走出去”企业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还设计了“走出去”企业所需的个性化高端金融产品,如财务顾问、全球现金管理和租赁结构的出口买方信贷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显现。2010以来,工行的海外经营规模和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总资产达到760多亿美元,较年初增长55%;2010前9个月实现净利润4.6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分别保持在0.48%和0.69%的较低水平。中行则在2009年实现了海外业务大发展,海外机构实现营业收入5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5%,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度大幅提高;2010上半年,中行海外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13.26亿元,同比增长10.35%。
上一篇: 中资银行出海开拓船舶融资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中赫置地组织工程成本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