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再生保诚或退出信诚保留友邦中国
变数再生 保诚或退出信诚保留友邦中国
变数再生 保诚或退出信诚保留友邦中国 MBAChina 谭天忠是最好的戏剧导演。
3月底,在谭天忠(Tidjane Thiam)——英国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访问中国市场后,保诚集团收购友邦保险集团(AIA)的计划再次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还没有完成对友邦的收购,保诚就放风欲出售友邦中国业务,并开出了200亿美元的天价,这吓退了不少潜在买家。
谭天忠面临的事实是:收购一旦完成,保诚在中国同样将面临“双牌照”难题。
“信诚人寿的中方股东中信集团有意乘机‘逼’保诚出局。”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保诚或许不再出售AIA中国区业务,而是退出信诚人寿,在中国市场独享友邦保险在中国18年来耕耘的丰硕成果。”
200亿美元天价无人问津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3月底,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天忠访问中国,对于将要出售的友邦中国业务,保诚的要价是“200亿美元”。
而一个月前,刚从美国国际集团(AIG)分拆出来的AIA拟在香港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最高达200亿美元。
记者曾独家报道保诚集团向潜在买家放出“风声”,将在完成收购AIA后考虑出售AIA在中国的业务,即中国的友邦保险公司(详见本报3月22日B10版报道《放风出售友邦中国 保诚难脱资本运作嫌疑》),保诚并未出面否认此事。
3月22日,保诚在香港的公关公司告诉记者:“我们并不就是否出售中国友邦做任何评论。公司正与相关机构部门进行沟通,任何整合、出售、或其他市场揣测都太早了。”
但保诚公关公司人士的表述透露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对于中国友邦,保诚有几方面的考虑,其中包括“出售”。
不过,200亿美元的售价,对有兴趣购买友邦中国业务的买家确实是一个既惊诧又沮丧的消息。
3月下旬,保诚有意出售中国友邦的消息曾令很多盘距东南亚市场多年的欧美保险巨头兴奋不已。“我们老板听到这一消息后,要求我们尽快出具一份对友邦中国业务的调研报告。”一位外资保险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表示。
在东南亚,大多数欧美保险巨头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香港虽小,却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其中业务规模最大、盘踞历史最长的有美国友邦、英国保诚、德国安联、法国安盛、加拿大宏利、美国大都会、荷兰ING、汇丰人寿等等,这些保险巨头不仅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有业务,而且都在中国成立了合资保险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一个区域市场,任何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的交易和收购都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变数,也会触及自身的利益和市场策略。#p#分页标题#e#
“从业务价值来说,友邦在中国的业绩表现出众,无论是其产品、运营、营销都有良好基础,业务比较稳定,一直是我们中资公司学习和尊重的友邻公司。”太平洋保险一位分公司总经理说。但他也认为“200亿美元”确实是一个天价。
中信加大话语权
在开出友邦中国业务价码的同时,谭天忠3月底到访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与其合作伙伴中信集团的管理层进行充分接触。
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个时间段,信诚人寿的中方股东中信集团希望保诚能退出合资公司股权,保诚只持有一张保险牌照,即收购完成后获得的友邦中国的业务牌照。”
此次中国行,使谭天忠更进一步了解友邦保险和信诚人寿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江湖地位”。一方面,他发现待收购完成后,在中国同时持有友邦保险和信诚人寿“双牌照”是个难题,他必须出手一家;另一方面,他也了解到,独资友邦和合资信诚人寿的优劣势。“从业务价值的比较上,友邦中国优于信诚人寿,何况友邦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保险公司,有充分的自主权。”上述消息人士称。
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在诸多合资、外资保险公司中,友邦中国业务规模一直遥遥领先,近两年来与中意人寿齐肩。2009年,友邦中国保费收入80.41亿元,是信诚人寿的2倍。信诚人寿保费在合资外资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五。2010年1月,友邦中国保费收入7.17亿元,而信诚人寿的保费收入是4.99亿元。
上一篇: 变形金刚4品牌植入盲目跟风之后的简单粗暴
上一篇: 变身中资唐双宁勾画光大永明盈利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