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见问题

地方为扩大城市规模出现县改区热潮

autumn 发布时间:2024-11-12 0浏览

地方为扩大城市规模出现县改区热潮

地方为扩大城市规模出现县改区热潮 更新时间:2010-11-20 7:57:07

“县改区”“抢食”的是什么?

一股撤县设区的浪潮正在多地酝酿。

日前,有媒体报道显示:

有着“中部第一县”之称的长沙县或许桂冠不保,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长沙区……

作为“西部第一县”的双流县,也可能变成双流区……

而就在前不久,“苏北第一大县”铜山县则已正式撤县并入徐州市,改称铜山区……

此外还有消息显示,郫县也可能撤县,变为蜀都区;而原本隶属广州管辖的县级市增城市也可能撤市设区……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据我所知,目前正在推动县、市改区的城市有好几个,还有一些不知道的,数量没有一百个,可能也有七八十个。”

撤县建区,部分决策权被市里上收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表示:目前辖区人口、产业体系等已经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核心部分的县,撤县设区是应该的,这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但是有些县,比如说长沙和双流,70%以上人口仍在农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当地政府工作重心在农村,撤县设区未免操之过急。

“1998年我国有建制市668个,现在已经减少到655个,也就是说有13个城市已经‘消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发展速度比较快,扩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调整行政区划,但是调整区划不是实现城市扩张的根本途径。

牛凤瑞认为,城市扩张首先是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张,“撤县建区意味着原来很多决策权将被市里上收,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大打折扣。”他直言,当前有些地方搞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目的是为了统计数据好看。

在杨中川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市发展也是如此。他担忧的是,随着全国百强县市中“中部第一县”、“西部第一县”等被改区,县域经济发展失去龙头引领,学习赶超的氛围淡化,许多先进经验难以传承下去。

杨中川说,撤县设区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福建县域经济龙头思明市改区之前,农民基本为零,像这样的县级市改区并入厦门市,非常有必要。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撤县设区是一种收权和收钱的过程,并入地级市尤其如此,相当于多了一个“婆婆”。

这些年,“市管县”、“市吃县”、“市刮县”等现象一直备受各方质疑。杨中川对记者表示,市管县的弊端十分明显,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管和要。有的县、市在改区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明显减弱,杨中川将这形象比喻为“雄狮”变成“小绵羊”,他说,“东部第一县级市”顺德就是这样的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在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方面多次拿到“第一名”,一直在中国县域经济体中排名领先,“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就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视察顺德时提出的,但改为市辖区后,由于“行政中心”地位的削弱,一度导致顺德在城市化水平、对企业的吸引力、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的昆山、张家港、江阴等市。

不仅如此,顺德经济总量也从长期以来的全国县域经济第一,跌到第二、第三位。“顺德现象”曾引起包括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在内的学术界专家们的关注。

“市管县”体制存在固有局限

“市管县”这种体制的形成发展延续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以往在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方面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行政治理环境和手段的变化,这种适应计划经济年代的行政区划体系,因层级过多导致的问题日益显现。

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管县的地级市大多不是符合宪法规定的“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它们领导和管理县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

第二,市管县增加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率。

第三,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地级市,“小马拉大车”,并未带动所辖县发展。

第四,普遍存在市“吃”县、市“刮”县、市“卡”县现象,市县矛盾突出。

第五,在中心城市和其所辖县经济实力相似的地区,市管县体制制约县的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第六,市管县体制造成了广域型城市的大量出现,农业人口依旧占绝对比重,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比较低,导致城市虚化和泛城市化现象。

第七,市管县往往背离市带县、工农互补的初衷,变成重工轻农、厚城薄乡。

有专家认为,当前的撤县设区形式上是实现了“减少中间层梗阻”,实际上还是传统“市管县”逻辑的延伸。

“县改市”解禁的强烈预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撤县设区应该慎行。“对于发展空间确实比较紧张,从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出发,可以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撤县设区,但是太多就有问题。”

李兵第说,当前中央提出“包容性增长”,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摒弃过去错误观念,不应该牺牲农村发展城市,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周边资源都往中心城市聚集,不给中小城市足够发展空间。

杨中川认为,盲目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容易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和城市“摊大饼”现象。在中国城市管理方面,应该淡化行政级别和官本位意识,地级市根本没有必要存在,可按照大、中、小城市进行管理。

实际上,撤市建区或撤县设区背后是中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中小城市是中国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中国下一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是继续发展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让城市病继续蔓延下去?还是另辟蹊径,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强调,“平衡增长”应该成为城市增长的新型模式,他甚至提出了设立“镇级市”的理念。

全国人大常委、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也曾指出,“市管县”体制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扩权强县”。据悉,国务院曾专门成立县改市领导小组,但目前由于这项工作已经停滞了近15年,许多希望县改市的要求无法得到响应。杨中川表示,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角度,应立即解禁“县改市”。

扩权强县、省直管县的可行性

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广东、安徽、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有的从财政方面入手,由省直接统管县财政,逐步地让地级市恢复到城市管理的职能上去。这些实践也为进一步推广省直管县积累了经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政府改革力度加强,基本具备了省直管县的一些条件。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高度集权的全面政府,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政府大量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宏观调控。这从根本上减轻了各级政府的工作量,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这就为省直管县提供了可能。

第二,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改善为其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政府间传递信息的流程明显缩短,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省域与县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短。

第三,公共管理创新需要政府扁平化改革。从国外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来看,政府逐渐扁平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必要的垂直管理是以尽可能的扁平化为前提的。

第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有新的举措。十六大时我们就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想,国家和省级政府将统一制定大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市一级只能发挥中间传递的作用,市级指导县级发展经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市同县在发展问题上具有很多同构型。县由省直管,市可以集中精力治理城区,县可以专心致志治理乡村。

从理论探讨的角度看,省直管县的改革:

第一个步骤是像目前各省的强县扩权改革试点搞的那样,即省主要对试点县的财政进行直管,直管主要干部,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但仍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

第二个步骤是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统一由省直管,重新定位市和县的功能。

第三个步骤是市的改革,扩大市辖区范围,合理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这方面有北京、上海、广东的改革经验。

总的方向应当是,撤销传统意义的管县的地级市,市县分置,省直管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撤县设区”,“县改市”还是“省直管县”,其根本目的都在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当地的固有发展优势,解放地方自然、人文等各类资源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本区域健康发展的有机力量。在处理区划问题上,大局观和发展观是尤其必要的,毕竟当地人民的幸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也应该成为我们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大前提。

相关文章:

高盛:微观调控难解通胀通用IPO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将摘下“政府汽车”标签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由国务院审批任志强: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房价?男子被3名歹徒上门勒索砍伤2人获刑刘明康:结构调整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外部压力倒逼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省级政府将获税政管理权土地财政或破解

Bitget怎么下载

Bitget注册

Bitget官方下载

Bitget怎么下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