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热点

欧南,一座藏于三水新城的百年古村,这里有诗意有乡愁

Tom 发布时间:2024-12-11 0浏览

百年古树遍地、青砖屋错落有致、古祠堂依山面水……从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办事处出发,沿着云东海大道往南走,绕过森林公园便到伏户村委会,沿着村道往南便能到达欧南村。这里绿荫如盖、清水环绕、村落古朴,路网四通八达,是隐蔽在三水新城里的百年古村,这里有乡愁,有诗意,有都市人心中的远方。

百年古村,一派田园

从云东海大道转入伏户村委会村道,眼前一片绿荫如盖,村道两旁鱼塘、水域交错,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沿着村道进入欧南村,一座座齐整、崭新的民房,或三层、或四层,或粉色、或黄褐色,星棋罗布,院子里的人们怡然自得。

经过一片新建民居后,一片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青砖屋映入眼帘,小路上尽是有上百年树龄的榕树、龙眼树、木棉树,清脆的鸟鸣声声入耳。“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正是此时此景的写照。夏日村景宁静怡人,让人心中不由泛起游山玩水的趣味。

这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小村子,位于云东海街道南部。相传,古时因欧村的形状像“凹”字,故名凹村,后以方言“凹”字难读,取谐音名欧村,因位于欧村南边,而取名欧南村。现在村民主要居住在入村口的那片新民居中,村民称为“新村”,而原来的村落则称为“旧村”。

在旧村可见,村内传统民居皆为青砖屋。其中七巷2号民居格外抢眼,远远就能看到屋子的硬山顶,走进一看,清水砖外墙,砖木结构,外墙还印有花纹,古建筑风韵犹存。欧南村村小组李浩奔介绍,目前村中仍有保存完好的传统青砖屋8座,3座历史悠久的古祠堂,分别李氏宗祠、亮祖李公祠和南园李公祠,均始建于清朝。

祠堂外古树矗立,一同见证了古村的百年历史。村中老人介绍,欧南村祖上原本居住于现时的西南街道张边附近,古时那里靠近北江,因位置较低,经常被江水淹没。后见古云东海此处水域宽阔,宜渔,宜养,宜种,认定这里是个可以立村繁衍后代的好地方,便乘船而来,开发山丘、陆地种植庄稼,欧南村便成了李氏族人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之地。

“这里以前是码头,往外一片连绵的水域。”李浩奔说,以前出入欧南村都要撑艇。据悉,云东海古属水域地带,芦苞涌以南,芦西路以东,范湖、乐平、南边直至西南镇北面,在秦汉时期是一片广阔的水域,称“古云东海”,曾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湖泊。

后经过“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云东海村落格局和农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南村也见证了云东海“沧海变桑田”到“桑田变沧海”的历史变迁。“这篇水域现在要保护起来,以后要建成公园!”李浩奔指着,亮祖李公祠对外的水域告诉记者。

如今的欧南村,山坡碧绿,清水环绕,村内古树遍地,顽童在榕树下嬉戏玩耍,一片田园风光尽显眼前。

古祠重修,情系两岸

祠堂,不仅是供奉祖先神位、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教育、教化后代、处理宗族公共事务、家族进行喜庆的公共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祖先的象征。环村一周,依次可见到南园李公祠、亮祖李公祠、李氏宗祠,虽然经历了百年瘴雨蛮烟,三座祠堂仍保存完好。

走出青砖屋首先看到的是南园李公祠,抬头可见硬山顶,灰瓦盖,方形石柱对称撑顶,祠堂两侧连着小厢房,沿岩石石阶进入,祠堂内部为砖木石结构,墙面斑驳的花草壁画透露着这座祠堂的年岁。

与之相隔的是建筑风格、形制相同的亮祖李公祠,公祠外有一天井,古时村中水源所在,村民皆在此取水、饮水。走入祠堂,两条放置在祠堂两侧的木质龙船映入眼帘,从前堂经过专门打造的架位贯穿到后堂。“这两条龙舟是有光辉战绩的!”李浩奔介绍,解放前村民曾用这两条船参加三水的龙舟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当地有不小名气,后来不少周边村组都来借船参赛。

左侧龙舟前下方还放置一口百年古钟,经过风雨洗礼,古钟锈迹斑斑,靠近打光可见上面写着“风调雨顺”“乾隆五十二岁次大清国广东广州府三水县西南都南滘堡区溪乡南向沐恩”。相传,古时村中有一座北帝庙,香火旺盛,后因天灾而坍塌,根据古钟上文字,古钟应为北帝庙法器。

“强国修志,民富建祠。”再往北,在高20多米的百年木棉树与180年树龄的老龙眼树之间,重修中的李氏大宗祠依山面水。“李氏宗祠历史最久,是我们李氏一族的根源所在。”今年40岁的李氏族人李广亮是祠堂重修的负责人,他介绍,祠堂因年久失修、残旧破败,重修工程牵动了所有族人的心,这也是远在台湾的叔公李纾明的父亲的遗愿,此次重修工程得以启动有赖于李纾明捐赠的150万元启动资金。

李纾明的父亲在广州出生,后迁至台湾,然而一直心系家乡,多次回来欧南村认祖。现场可见,李氏宗祠为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砖木石结构,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形封火山墙,灰瓦覆面。

“祠堂将按照以前的风格重建,屋顶和瓦片都将用回原来的材料。”李广亮介绍,祠堂大门两侧原有方形石柱对称支撑,清水砖外墙,采用花岗岩墙础及门框,山墙两侧有如意海草纹装饰,中间为彩色花草刻画,经多年雨水侵蚀已看不清原来的形状。祠堂的石质材料将继续使用,因墙砖大多已不能用,此次采用复古砖,尽可能修旧如旧,保持原来的形貌。

200多平方米的李氏大宗祠于去年9月启动重修工程,计划在今年8月重光,重修工程凝聚了全村人的热情与心血,牵动两岸族人的心,期待这座古祠重修后焕发新的光彩,为欧南村发展凝聚能多力量。

文化熏陶,让侨胞记住乡愁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读书成为穷人家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三水建县489年,书院的历史持续了378年。这期间,书院为三水培养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的名人,也培育了最早走出国门、在南洋扎根的三水子弟。这其中就包括云东海辖区的几间百年书舍和祠堂。

在云东海的有些村落里,依稀残存着有着古气息的书社和祠堂,其中位于伏户欧南村附近的作知书舍、泽斯家塾、达鸿家塾,它们的一砖一瓦都已走过百年历史,它们是祖宗留给后人的一卷史书。

今年76岁的李耀新仍记得小时候在祠堂读书的美好时光。“我们小时候读书不用钱!”李耀新介绍,欧南村重文重教,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侨受惠于祠堂、书舍、家塾的教育,在外发展得好了都会捐钱回来,支持村里的小孩接受教育,希望族人英才辈出。

除了资助教育,欧南村华侨还回乡办厂,如曾经闻名遐迩欧村塑胶花厂、欧南村玩具厂,作为三水早期外商投资办厂的代表之一,这两间厂在解放初期大大地提振了欧南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带动当地及附近村落农村劳动力就业。欧南村中各年龄层的人都有自己与这两间厂的“年代故事”,说起来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

“以前大家都争着进厂工作!”伏户村委会副书记李少坚介绍,很久以前,村民基本都是耕地养鱼,没有其他劳动就业的机会,花厂、玩具厂不仅能解决就业,而且工资很高,按件支付工资,在上世纪80年代每月能有200~300元收入,当时村民都要抽签进厂工作。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来水还没通进农村的时候,欧南村华侨还捐资修建水塔和输水工程,将自来水送到欧南村每家每户,让村民提前告别喝井水时代。“在华侨资助下,欧南村的发展不断加速,留下不少‘威水史’!”李少坚说,70年代,电视机还没普及的时候,华侨捐赠了两台电视机给欧南村,那时,每天饭后村民各自拿着凳子到祠堂看电视,非常欢乐!

此外,在高丰公社成立的时候,欧南村华侨还捐赠了一台波兰产的货车,让公社拥有了第一台汽车。

村中老人认为,华侨心系家乡,不忘故国,这些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在。如今,历史已经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在如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打好文化振兴这张牌,让文化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欧南村、云东海街道将开启新的篇章。

【记者】张秀蓝

扫码加入云东海读者群,关注云东海大小事:

【作者】 张秀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门窗

高档门窗

高档别墅门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