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品的总兵,军队地位非常高,为何权力还不如四品知府?
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武将干涉地方事务的情况,例如提督向各个州府摊派赋税、总兵直接干涉各个州府的司法等等。其实在明清两朝,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总兵虽然是正二品的武官,但作为从四品的知府,一点都不怕总兵。从实际权力来说,提督甚至都不如州府,更不要说总兵了。那么,总兵到底是什么官职呢?
首先,我们聊聊明清两朝的文武官员体系。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废除了元朝设立了平章政事等官职,在每个省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三驾马车并立的格局。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面对倭寇侵扰、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三驾马车的模式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经常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为了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明朝先后设立了巡抚、总督。
请注意,在明朝统治时期,巡抚和总督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而撤销,然后再设立其他的总督、巡抚。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面对大规模农民起义,连总督、巡抚都无力应付,开始出现内阁大学士督师的情况。至于总兵,在明朝统治时期,总兵负责管理一镇的军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部落,明朝从东北到西北,设立了九边重镇。
九边重镇中,各个镇驻扎的兵力不一样。最少也有几万军队,最多达到了10多万军队。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随后,在明朝的框架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改善。在地方上,总督、巡抚开始固定下来,成为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其中,总督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文官,一般挂着兵部尚书的头衔,因此,被称为部堂大人。
清朝总计设立了九大总督,除了直隶总督、四川总督以外,其他总督都管理了两三个省,例如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等。总督负责管理两三个省的绿营军、粮食运输、仓库管理等等。绿营军是怎么回事呢?清朝的军队分为了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属于清朝的野战主力,总兵力20多万人。一半兵力驻扎在京城附近,被称为京营八旗。
另一半驻扎在全国各个省份,由各地的镇守将军管理,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等等。地方上的总督、巡抚,无权管理八旗军,只能管理绿营军。绿营军是明朝投降部队逐步改编而来,总兵力60多万,负责协助八旗军作战,总兵力几乎是八旗军的3倍。巡抚则是一个省的一把手,负责管理全省的军、政、民、财、吏等各方面事务。
巡抚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文官,一般挂着都察院右都御使或者右副都御史的头衔,被称为抚台大人或者中丞大人。按照朝廷的规定,巡抚负责节制全省的绿营军。拥有朝廷下发的王命旗牌,用于震慑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们。至于布政使,则是从二品的文官,负责管理全省的财政、人事等方面的事务,被称为藩台大人,属于全省二号人物。
按察使是正三品文官,负责管理全省的司法、刑狱、治安等方面的工作,被称为臬台大人。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属于地方上的高级文官,道台和各个知府则属于中级文官。知府负责管理一个府的全面事务,在自己的管理区,知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得不说,巡抚、知府、知县等各级一把手的权力都不小,明显高于二把手和三把手。
清朝的武官体系很有意思,那就是出名的品级高配。提督负责管理一个省的绿营军,属于从一品武官。从品级来说,与总督平级,比巡抚的品级还高。按照朝廷“以文驭武”的原则,提督虽说品级高,但需要接受总督、巡抚的节制。每个省的绿营军,分为了好几个镇,每个镇的主将就是总兵,属于正二品的武官,品级与巡抚对等。
在各种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清朝武官粗暴干涉地方事务的情况。例如提督直接向各个州府摊派赋税、总兵直接干涉州府的司法刑狱,在清朝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清朝的武官严禁插手地方事务,如果提督直接向各个州府摊派赋税,负责全省财政的布政使,肯定会强烈不满。布政使虽然管不了提督,但巡抚可以。
至于总兵粗暴干涉地方刑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各地知府作为从四品文官,根本不怕总兵。一旦总兵太过分,负责全省刑狱的按察使,肯定会立刻弹劾。作为全省的一把手,巡抚拥有节制武将的权力,地方上的武将根本不敢造次。其实,总兵如果前往巡抚衙门,拜见巡抚的时候,甚至连个座位都没有。
在明清两朝,武将始终不敢插手地方事务。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在二三十年代,由于军阀们掌握了地方上各方面的权力,才具备了插手地方事务的资本。有的军阀更过分,干脆自己兼任了地方上的一把手。
关于清朝官职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