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今天炫技珠海方正高密电子公司
来源:【斗门区融媒体中心】
孜孜不倦,点燃科学梦想,
7年如一日,潜伏研发一线,
自学成长,成为农机“土专家”
……
今天迎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潜在在斗门
不同行业的他们
纷纷“炫技”!
01
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要穿过去不同规格的障碍物,得考虑它的平稳性。”在斗门实验二小的无人机训练室,该校副校长黄美健正开展无人机科普教育。学生们十分兴奋,认真听讲并不时举手提问。
黄美健(右三)为学生授课
2017年,黄美健怀着科学教育普及基层学校的初心,离开广州来到珠海市斗门区,从教育强区的名校来到教育资源相对较薄弱的基层学校,成为该校科普教育的拓荒者。当时,斗门实验二小刚建起来,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经费困难等问题,成为开展科技教学的壁垒。
黄美健回忆道:“我们没有相关的教具学具,就自己动手制作,例如折纸飞机、纸桥承重等教学,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掌握其中的原理。”
科学实验室、创客室、无人机训练室……这几年,黄美健采用边挖掘、边开发、边总结、边实践的模式,逐渐构建起科技教育课程框架,如今,学校已组建了一支科技教育小团队,还将科艺内容融入了校本课程里。
此外,黄美健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各类科技比赛,屡获佳绩。而斗门实验二小这所年轻学校,也获得“广东省科普特色学校”“科普中国”试点单位、“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等多个荣誉称号,广受赞誉。
多年的教学工作,黄美健孜孜不倦,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今年,黄美健被评为2023年珠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她说,会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教学岗位上,挖掘和拓展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培养更多的“未来科学家”。
02
PCB“技术小白”一路升级
目光坚毅深邃,语气斩钉截铁,在珠海方正科技高密电子有限公司会议室,身穿橙色制服的唐耀主持着项目组的例会,作为公司的技术专家,他需要一边跟进项目开发的进度,一边了解项目需要解决的难点痛点。别看唐耀现在这么“精”,其实刚转行时,他也是个“技术小白”。
唐耀(右三)主持例会
2016年,为了家人,唐耀不惧困难与挑战,毅然转行,投身到陌生的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初进公司,与华为合作的第一个研发项目就落到了他头上,这对于刚入行的他而言,无疑是个“烫手山芋”。专业不对口、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知识基本用不上、积累经验不足……项目刚开始,进展并不顺利。
唐耀回忆道:“当时我们与华为召开了一次紧急项目沟通会,说明了预期,希望得到客户的理解和体谅。却遭到华为专家反问:所有的方法都尝试了么?供应链的资源全部都参与了么?结论是否完备么?简单的几个问题,问得我们团队哑口无言。”
唐耀认真反思,对项目研发思路进行调整和优化,与团队认真钻研、提升技术、集智攻关,终于,项目在2017年底如期交付,还收获了华为专家的赞许及感谢信。通过这次合作,不仅让唐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还连续接到华为多个研发项目,使方正PCB在华为的供应商中地位提升。2020年,唐耀团队更通过华为高端产品的认证项目,使方正入围华为认可的PCB技术第一梯队供应商行列,稳定了方正的行业地位。
7年来,唐耀深耕PCB技术开发与制造,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走在全国领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谈及未来目标和希望,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信息产业技术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作为技术创新这条路上的一块基石,和同行们一同致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03
从“门外汉”到农机“土专家”
“这个时节要注意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药剂用量需要把握好。”在白蕉镇月坑村的农田里,斗门区德辉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建敏正在指导药剂喷施工作。
何建敏(右一)指导药剂喷施
此前,何建敏是一名房地产土地评估师。2017年,他从城市回到家乡,是名不懂种田的“门外汉”。加入合作社后,何建敏全身心投入到水稻现代化种植行业中,学习专业的农机知识,试验水稻侧深施肥试验技术、引进稻谷烘干机……
仅用了几年,合作社就实现了从育秧、整地、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到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让广大农户感受到机械化高效、环保、节本的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
何建敏给小斗算了一笔账:“以插秧为例,雇人一天要花300块钱,才能插1亩左右;但使用机械化设备来帮忙,插秧1亩60块钱,既省钱效率又高。”
机械化种植到底有多高效?何建敏用数据来说明:“新引进的育秧生产线一天能育4、5百亩,一台插秧机一天可插40亩水稻,一台农用无人机一个小时至少可以给100亩稻田喷药防虫,一台收割机一天收割60亩。”
2021年,何建敏获得广东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称号;2022年获评全省最美十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在农田“摸爬滚打”6年,何建敏已从一名“门外汉”成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土专家”。他表示,现代农业,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愿意沉下心来做事情的年轻人加入,未来的农业才更加有希望。
每一次科学探索
都始于一束心中的光
在斗门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
他们点亮精神火炬,照亮科学征途
5月30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今日斗门”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有你好看!点击阅读▼
|采写:梁少冰、阮姗姗
|图片:黄琪、梁颂辉/部分源自受访对象
|编辑:叶雨柔
本文来自【斗门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