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经知识

奶联科技集约化养牛

Nancy 发布时间:2024-03-07 0浏览

奶联科技 “集约化”养牛

奶联科技 “集约化”养牛 更新时间:2011-1-2 11:53:11   奶牛入社、股份合作、固定分红、合作生产  闫荣伟一个原来未被人们充分重视的行业——奶牛畜牧养殖行业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  日前,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由深圳创新投资集团领投的总额达1.28亿元的投资。而在此前,专营牧场设计的北京中博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了6000万元风险投资。这两个并不为人广泛所知的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到投资,完全依赖于它们顺应了奶牛养殖“集约化”趋势:中博农靠的是在国内开创的国际化牧场设计理念,而奶联科技靠的则是创新的集约化畜牧模式。  培训模式受挫  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李兆林、李正洪在2004年6月创建了奶联科技的前身——加牛科技有限公司。除了两个自然人各自投入资金以外,内蒙古当地的一家颇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进来。  2002年和2003年,正值中国乳业大发展时期,伊利和蒙牛都在快速发展之中,而蒙牛正是在李兆林创建公司的同一个月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乳业的高速发展,吸引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乳品生产企业的同时,也带动它们开始“窥觑”产业链的上游。  创业之初,李兆林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想在乳业的上游找机会。当时,李兆林想到的是风险最小的“轻资产”运作方式,他设计的主要业务包括两块:一是代理国外种牛产品,另一个是对养殖户进行培训,而培训也正好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李兆林回忆说,“建立公司时,我们只有三五个人。”  但是这个模式很快被证明并不理想。李兆林发现,虽然公司花钱请来了农大甚至国外的专家给农民讲课,农民听得也很认真,但是回去后,课堂上讲的内容仍然很难在中国农村实行,其中很多传统习惯成为制约因素。  “养牛和种菜不同,种菜只要买国外进口的种子就行,而养牛除了要有种牛,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饲料、卫生状况、供暖,缺一项都不能解决问题。”养牛的复杂性让李兆林不禁感慨。  然而,国内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乳业的大发展,养牛的主力已经成为农区的农民。他们本是种地出身,一点都不懂畜牧养殖,只是在高收益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进入畜牧行业的。据了解,当时对养牛户的政策很优惠,农户个人投入资金不多就可以启动项目。  农户虽然成为养牛的主力,但出于不了解这个行业以及节俭的习惯,多数不愿意尝试在新技术上投入。比如,买国外进口的冻精,每年只要投入20~30元,但如果购买国内的同类产品,甚至5元也可以解决,因此农民中的绝大多数还是用最便宜的产品来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李兆林意识到:必须得自己投入,创建一种模式来解决经营的困难。  “奶联社”模式  通过实战李兆林了解到,农民散养奶牛,一是奶的质量差,二是产奶效率不高。于是,他和自己的团队决定尝试用新的养殖模式来进行改变。  “农民不会养牛,种地才是他们的本行。那么,不如干脆就让他们种地去,而他们干不好的,都交给我来做。”李兆林后来想出的办法是办“奶联社”模式,即奶牛入社、股份合作、固定分红以及合作生产。  李兆林说,他首先将农民的每头奶牛按照产奶情况、年龄、体况、遗传状况分别打分,做出整体估价,再将每户农民的奶牛按照价格入股他创办的奶联社,由奶联社来整体饲养、经营,农民每年按照入股比例可以得到分红。  按照入股金额的多少,分红是固定的,农民可以实现旱涝保收。李兆林举例说,一般一头牛估价可以达到6000元,一户农民一般养5头牛,那么他入股的总额就是3万元。这3万元,可以每年得到20%的回报,即6000元。而这样的回报,如果是由农民自己来饲养、经营是很难实现的。  农户自己能力所限是一方面,场地因素是另一方面。李兆林说,他们实行的是按照租金入股的形式。比如,他和建立养牛场的村子谈好租金,但是并不支付,而是将租金入股,每年支付分红。不过他同时表示,养牛场租金很低,一般租金只占建场总成本的3%左右,基本可以忽略。  最后一项就是合作生产,这是李兆林想到的另外一条独特办法。由于养牛需要草料,而每个牧场大约有1000头牛,草料是个大数目,完全需要从周边购进。于是,李兆林就动员所有养牛农户种草料,然后由他来统一收购。  按照常规,每个农户养一头牛需要配3亩地,1000头牛就需要种3000亩的草料。以前,农户打草料都是各打各的,基本靠手工,效率很低。现在,李兆林让农户都种玉米,然后由奶联社机械化统一收割。为此,他买了16台德国进口的先进收割机,由于是当做饲料收割,收割时需要将玉米和秆一块收割下来,这和用作粮食的玉米种植不同。因此在使用特殊的机械后,统一收割大大提高了草料养殖的效率。  不仅如此,奶联社的模式还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李兆林说,每个农场大约需要20个当地农民上班,由奶联社解决工资。另外,由于牧场按照现代牧场的规则进行科学设计,每头挤奶的奶牛都配置了卧床,保证理想的温度,而饲料都是科学配置,饲养卫生环境大大提高,因此,每头牛产奶量平均可以提高30%。  在此前提下,牧场卖给乳品企业的牛奶价格大大提高,“每公斤可以提高一块钱。”李兆林解释说,在原来散养的情况下,一公斤牛奶乳品企业只愿意出2.6元,而现在奶联社统一提供的牛奶,乳品企业开价3.6元/公斤。  “当然,牛奶的成本也会有所上升,但是比较起来,利润上升得更多。”李兆林认为,在这种模式下集约化养殖奶牛,农户和奶联社得到的收益都更大,因此是双赢的。  筑高进入门槛  奶联社的模式可谓多方收益,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会被其他农户轻易模仿?对此,李兆林肯定地说:简单模仿是很困难的。  在他看来,模仿者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一个牧场,设施投资大约需要1200万元,每头牛价值以6000元计,1000头牛总值600万元,而牧场经营还需要流动资金500万元,几项相加,一个牧场的投资总值达2000多万元,其中固定投入超过1500万元。  而这样的投资,需要6到7年之后才能收回,光是建牧场,施工期一般就需要一年。“投资周期长,要求资金规模大,我们进入奶牛养殖行业后,也是经过6年的不断实践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李兆林说。  据了解,李兆林的第一个奶联社“试验田”是2007年4月份对外公开的,现在已经开了7家“试验田”。李兆林估计,到2010年年底,将开到20个牧场。  后来者要想进入,除了资金门槛外,还需要熟悉其运作模式。“建立奶联社这样的牧场,成熟的经营模式很重要,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管理运营技术。”李兆林说,因为是连锁经营的牧场,每个牧场大约相距20公里,如何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来者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掌握的。  李兆林预计,2011年公司的收入可以达到1.2亿元到1.5亿元之间,净利润在12%到14%之间。  投资物语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奶联科技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来获得更高回报,而农民也可以得到比自己养殖还多的固定分红,消费者也能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可谓一举三得,多方受益,体现一种模式的创新。因此,奶联科技项目是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而且现在奶牛散养占整个奶源市场的70%以上,集中饲养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也将支撑起奶联科技的发展潜力。  第三只眼  北京中博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宏认为,从奶牛散养到集中饲养,牛奶的品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一趋势下,奶联科技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但是对于奶联科技来说,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其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否能跟得上。因为随着复制的牧场一个个增多,人才的需求也将紧迫起来,而国内牧场管理人才普遍缺乏,能否有足够的管理人才,是考验奶联科技能走多远的关键。相关文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广东原奶收购价涨10%牧场称“亏本”不愿签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于建嵘:强拆症结在于“政绩共同体”拆村并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贷款难合作金融法迫在眉睫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引关注7种常见假合作社被披露亚盛集团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公告中国奶粉业:困局与突围成长可期超卖区域待机参与3股

头条信息

发现百科

信用卡额度

创业研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