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今天来讲讲网络高利贷团贷网网络借贷利息是多少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下网络高利贷,去年团贷网覆灭,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见证了它从大家到一步步周向灭亡的全过程……
开始上菜了,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P2P
作为对于中国国情来说很逗比的行业,它一直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来简单了解下两个重点矛盾问题。
1:P2P作为投资人和借贷人的中间方,按理来说需要投资人自己把控投资风险,自己决定放不放款。钱放出去,收不收的回来自己承担。
这在中国不行。在中国投资人恰恰是不愿意自己承担风险。不管你平台公司能不能赚钱,都必须给投资人给付对应的本息。不然投资人绝对搞死你,这种情况我们叫做
“刚性兑付”
。但是恰好针对于刚兑问题,国家又是不允许的。
那么第一个矛盾问题就出现了,P2P平台公司要么遵循国家政策打破刚兑,丢掉自己的业务,关掉公司。要么继续给投资人刚兑,违规进行业务操作。
现在P2P公司照样存在,可想而知它们选择哪一种存在方式。
2:P2P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必定会给投资人高于银行利息的利润,这样才能吸引投资人获得大量资金。
圈里面的同行大概知道,一般P2P公司给投资人的利润大概在10%左右,加上公司运营、员工工资、渠道费用问题。这个资金成本差不多在20%多左右。
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公司要以多少价格放款出去呢?成本已经高了,考虑到逾期、坏账、贷后管理问题。这个价格大约在年化30%-35%左右。
这么高的年化价格,正常的企业和个人借款能承受这种价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接受这么高费率的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恐怕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到。
那么这又出现第二个矛盾问题了。投资人要求的高利润和借款人的高风险质量。
另外那时候国家政策针对P2P平台投放给借款人额度的限制,要求企业类借款人不超过100万,个人借款人不超过20万。这又将玩大额放款的平台打压的死死的。
基于前面两个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和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大量的P2P平台为了生存下去,忽略国家政策,进行违规操作。吸收新进投资人的资金兑付老投资人,形成庞氏骗局。
时间来到2015年初,很多P2P平台已经扛不住了,一系列的违规操作,违法搭建资金池,眼看要嗝屁死翘翘了。突然出现一种可以让它们起死回生的产品。
互联网高利贷--现金贷
额度3000-5000元,周期1-3个月,月费率10%-20%。
这让很多P2P平台看到了希望,手里拽着大量投资人资金的。毫不犹豫的投放到现金贷里面。
2015年,这种新型产品市面上根本没有类似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好的客户资源随便一抓一大把。
那时候普通工人,上班小白领,大学生还没有被自身的债务压的喘不过气。可以说根本没啥负债。买个5000块手机,每月还2000多3000元完全没压力。
可以这么说,运营成本降低了,获客价格也低,而且针对借款人额度也低,恰好也符合国家政策。其中运作的好的平台2个月后,每月利润是投放总额的10%。这是什么概念,每月投放10亿资金出去,回报将是1个亿。这比王大佬的“小目标”一个亿赚的轻松的多。
就这样。有了前辈们做榜样,更多的P2P平台开始“下海捕鱼”。大量的“鱼群”被他们捕捞,大家更是赚的嗨翻天。
但是好景不长
这种高利息,周期短的产品对于借款人来说毒药。能借这种资金的人,大多数处于收入低,对物质欲望强烈,对金钱毫无管理能力。一有钱就会好无休止的消费出去,产生的结果就是借款人多头借贷,资不抵债。
当借款人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那么就证明借款人资金链崩塌。同时也会出现P2P平台逾期、坏账频频出现的连锁反应。引发的后果就是平台崩盘。
可是现实并没有崩。
原因就在于大量的P2P平台在看到前面平台狠狠吃了一波“鱼肉”后,选择跟随下海。更多的平台出现在市场上,更多的APP 出现在各大应用商店,更多的资金投放于借款人。大大小小上千家平台,这些后来者也为前驱者接了盘,也为借款人发放救命稻草。
随着后来者越来越多。进而需要更多的借款人资源。这时候借款人资源又被炒起来了。从每个有效客户数据10元提价到每个20元甚至更高。
在这种环境下,另一种赚钱的方法被人发现了。那就是
“引流”。
确切的说是变卖客户资料。
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
“贷超”。
各种APP 、公众号、自媒体。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融X60。它是赚的盆满钵满,让人羡慕不已。
那时候还出现了一群“打抱不平的”高技术选手。他们采用开发软件,开发程序代码,或则直接购买平民老百姓手机卡和身份证号码。加上以程序自动化的方式
薅羊毛。
在P2P平台手里面吃的油光满面。
辗转来到2017年。互联网金融已经被现金贷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的借款人逾期、坏账已经不可避免。P2P平台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开始大量催收。这时候陆续出现各种负面新闻,伴随着国家监管这条
“大鲨鱼”
也到来了。
2017年底,P2P平台开始往岸上逃跑。做过金融的伙伴应该知道,年底因为客户基本会回老家过年,第二年回不回去工作还是个问题。
由于现金贷的特点就是借款人多头借贷、资不抵债的问题。债务爆炸的不只是借款人,还有债务链上的关联P2P平台。所以平台开始缩减放款量,甚至不放款,只回款。
这一次除了跑在前面的平台,后面的基本是库底都快没了。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几家平台却是迎难而上,丝毫不在乎。“团贷网”就是其中之一,拿着投资人筹集的几十亿资金开始大量购买客户资源,大量开仓放粮。再次为借款人续上了命,也为其他平台当了接盘侠。
2018年,由于团贷网这几家公司的强势投放,现金贷开始恢复。但是P2P平台意识到一个很重要问题。他们放款出去的钱实者是放给了其他P2P平台,因为借款人基本是借旧还新。
要想平台继续生存,那么只有另想办法。利息高更高,费用高更多,周期要更短,额度要更少。那么另外一种上315晚会新闻的产品出现了。
互联网高利贷--714高炮
1000元额度,7天周期,到手700元,还1200元。惊喜不?刺激不?年化1000%以上,净利润40%以上,即使坏账50%那又如何,照样赚钱。
就这样,借款人身上的债务就开始在各个平台循环往复。债务越来越高直到崩塌。那些还在做现金贷的平台由于借款人逾期,坏账更多了,也扛不住了。开始跑路。
2018年4月开始。陆续300家P2P平台开始跑路。很多平台因为转型不及时,造成内部亏空。只有714高炮平台还能笑傲江湖。
大平台看到714高炮这么赚钱。又跟着下海“捕鱼”。这次跟上来的还有私人资金,因为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容量就可以运转起来。
他们也想分一块蛋糕吃。
这一波下海是有史以来最为疯狂,最狠,最残忍的一波。跑得快有肉吃,跑得慢只有当接盘侠。平台操控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变身吸血鬼,不停的在借款人身上吸吮。
2018年是714高炮火箭般起飞的年代。但是由于借款人身上大大小小已经背负了几十上百家平台的债务。已经不可能还清了,这辈子都不可能。
平台违法催收。短信、电话、骚扰家人朋友同事、P图、威胁恐吓。造成大面积社会舆论。2018年整整一年中,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网贷害人”的新闻。接踵而来的是国家更严历的监管打击。
前面现金贷亏损的平台已经靠着714高炮开始回血回蓝。类似团贷网这种平台,开始大量购买客户资源,开始向投资人筹措资金投放市场。
而精明的平台已经看到形式不对,开始上岸了。
在2018年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戏称自己为互金界的
“清道夫”
,他们每天以做714高炮为乐,只要能放款,他们就当发工资。他们就没想过要还钱,不管怎么催收,他们认定就是不还钱。这一类人不得不说为那些被互联网高利贷迫害的人们狠狠出了一口气。
2019年3月15号。315晚会姗姗来迟。这一下大家都懵逼了。国家针对714高炮定性为违法犯罪,借款人也不害怕了,更不会还钱了,一分都不会还,谁还钱谁孙子的论调出现了。
这下各个平台想死的心都有了,大量平台开始跑路想上岸,结果“大鲨鱼”太猛,直接跳上岸咬死一大片跑得慢的。
像团贷网这样的前期脑袋削尖了往海里面扎的怪胎,还吃下了太多不良客户。结果把自己撑到跑不动。这下悲剧了,还在海里就直接被鲨鱼咬死了。
现在已经咬死一片,后期还会咬死人,就看鲨鱼咬谁了。
这样是不是市场环境就干净了?呕NO。当大额借贷倒下,出现了现金贷,现金贷倒下了,接着又出现714高炮,这一次714高炮也倒下了。市场上又出现了更变态,更风骚的
“人肉绞肉机”
。
对,我称它为“人肉绞肉机”,因为他利息更高,费用更高,周期更短,额度更小。1000元,到手500元,5天周期,还款1200元。业内尊称它为
“55超级高炮”。
是不是感觉脑袋嗡嗡的。这种高炮将比714更为恐怖,而且运营更为隐蔽小心。它将把底层人民当成猪肉一样连骨带肉搅碎。
至于后面市场怎么发展,国家怎么监管,那是后话。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高利贷不会灭绝,技术只会越来越成熟,运营越来越小心,吃肉越来越狠。
希望手机面前的你别成为那块肉
我是小凯,五年金融从业者,混迹于成
都
东大街。分享金融知识,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金融干货,避免掉坑………